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 首页 > 正文

南京大学刘重喜教授应邀出席“汉籍合璧学术沙龙”并作精彩讲述

发布时间:2019-09-24 浏览次数: 作者:

9月20日下午,山东大学国际汉学研究中心在数学楼216讲学厅举办 “汉籍合璧沙龙”(2019年第一期)。本次沙龙以“杜甫研究新视野”为题,由南京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刘重喜教授主讲,山东大学国际汉学研究中心聂济冬教授主持,儒学高等研究院宋开玉教授、赵睿才教授和孙微教授参与座谈。

会议伊始,与会师生对刘重喜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聂济冬教授介绍,南京大学文学院是国内杜甫研究的重镇之一,并表示此次学术沙龙可促进山东大学与南京大学在杜甫研究方面的深入交流。

随后,刘重喜教授简单地介绍了南京大学杜甫研究的发展历程,并分享了自己研究杜诗的经历,认为个人从事杜诗研究受益于山大杜甫研究的前辈和成果:一是感谢杜甫研究学会原会长张忠纲先生曾给予的提携;二是感谢萧涤非先生的《杜甫诗选注》。刘重喜教授高度评价了这本书,认为其代表了20世纪杜甫诗选的最高水准。此书不仅是他的入门启迪书,也是他现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参考书;三是赞扬了山东大学的集大成作品——《杜甫全集校注》,认为此书在杜甫研究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接着,刘重喜教授介绍了南京大学杜甫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梳理了南大胡小石先生、程千帆先生、莫砺锋先生、张伯伟先生、蒋寅先生等多位著名杜诗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自己当年在张伯伟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走上杜甫研究之路的历程。与此同时,刘重喜教授也以南京大学杜甫研究现状为例,指出当代杜甫研究面临“选题难”和“出新难”的困境,在这样的现实前,需要转换新思路、寻找新视野。

为此,刘教授提出了以下三个可供突破的方向:其一,重视域外汉籍的研究。如今南大和山大在域外汉籍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方面已经初具规模,汇集了很多珍贵的海外汉籍资料。域外杜甫诗集的回归,不仅将为杜诗研究提供新的土壤,同时,有关域外杜诗学的研究也将会成为新的学术热点;其二,关注历代有关杜甫、杜诗的书法和石刻研究。这是目前杜甫、杜诗研究的薄弱点,可以为杜诗校勘、杜甫典范意义的确立提供新材料;其三,可以从诗学理论角度研究杜诗,即把杜诗研究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结合起来。除以上三点外,还可以从与杜甫相关的祠堂、民俗等角度进行研究,这些方向都尚有开拓的空间。刘教授就杜甫研究新视野问题与在座老师进行了深入讨论。

宋开玉教授认同刘教授提出的“从石刻文献考察杜诗”的研究视角,并结合自己一直从事的杜诗释地研究,认为相关杜诗石刻文献可补现有材料之不足,也可更正人们的一些错误认识。

赵睿才教授肯定了域外汉籍对于杜诗研究的意义。并提出自己近年来在做现当代杜诗学研究,一部分材料与日、韩所藏的杜甫诗集有关,其中有很多得益于南大域外汉籍研究所从韩国收集来的诗集文献。

孙微教授就当前清代杜诗学研究的困境发表了看法,认为尚有解决办法,例如可以借助大数据或域外汉籍突破困境。

活动进入尾声,聂济冬教授做了总结性发言,认为各位教授所谈的有关杜甫研究的真知灼见,都来自教学科研中的心得体会,这非常宝贵。她指出,当下一方面是杜甫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另一方面,学者的选题越来越细微,大家面临创新难的尴尬,这实际是如何读懂杜甫的问题。有关杜甫研究瓶颈的突破,应与时代密切关联,大数据、域外汉籍与汉学研究都将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