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 首页 > 正文

讲座|卜键:“从传国玉玺到衣带诗——兼及阅读古籍的‘敏感’话题”

发布时间:2023-04-24 浏览次数: 作者:

4月19日下午,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老数学楼216讲学厅举办了卜键:“从传国玉玺到衣带诗——兼及阅读古籍的‘敏感’话题”的学术讲座。这是今年国际汉学研究中心系列讲座的第一讲。卜键,文学博士,研究员,北京文史馆馆员,原国家清史办主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与旅游研究基地主任、特聘教授。讲座由儒学高等研究院、国际汉学研究中心聂济冬教授主持,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参加了座谈,儒学高等研究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的师生参加了讲座、座谈。

讲座伊始,卜键老师结合自身在国家图书馆善本图书馆阅读《北宫词纪》时,偶然发现焦竑有“龙洞山农”钤印,指出《西厢记》“龙洞山农”本实为焦竑所作。这个小发现,解决了当年《西厢记》版本研究中的一个大困惑。他后来把这一发现刊发在《文学遗产》上。卜老师强调,读书时要“敏感”,应注意一些“敏感”字词、一些反常识的字句,如读《淮南子》时可通过推敲 “将军不敢骑白马,亡者不敢夜揭烛”一句,领悟“过于引人注目则会成为众矢之的”的道理,进而深入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白马意象”论。随后,卜老师又介绍了清初皇太极至康熙时期误用明代“制诰之宝”印的故事,分析了误用背后的清初政治生态和汉族高阶层文人的心态。误读误用,不仅有政治原因、历史背景,也是因为版刻、抄写造成的讹误。在嘉庆四年,和珅自缢后,监刑官在他衣服里发现了一首诗,有一句“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此诗在后世有一定影响,包括民国时的清史大家孟森等人都曾解读,但各种诠释多属臆测性的,不能令人信服。卜老师通过对比《朝鲜实录》中收录的此诗,结合清代治河史料,考证后认为,其中“水泛含龙”实为“睢汛合龙”之误,使这一遗留至今的争议尘埃落定。在演讲最后,卜老师总结说,学者作研究,既要刻苦认真,又要有领悟力和怀疑精神。在读书中发现问题,详加考证,解决问题,由此扩展开来,形成话题,文章自然就能立得住了。

杜泽逊院长表示,卜老师的讲座内容,反映了他学识渊博,能从敏感字词的辨析切入,进而推导其历史史料方面的价值和意义。现在的检索方便,但不能取代翻书,鼓励同学们平时多读多翻,打造广博、札实的知识体系。

在会议的提问环节,卜老师与出席讲座的师生就考据学的方法和意义进行了深入交流。听讲座的师生们表示这次讲座逻辑清晰,内容丰富,很受启发。